夫妻双双自杀,23年后女儿开棺验尸,引来村民唾骂,而她一句话感动了所有人
原创 洛广新视点 洛广新视点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承载着无尽的悲痛与希望,今天要讲的吴家雨寻亲的故事,便是如此。1992 年,年仅 5 岁的吴家雨眼睁睁看着父母在火海中自杀,这一惨状成为她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23 年后,她却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 回到故乡,亲自带人挖开父母的棺材,这一行为引来了周围人的指责,大家觉得她违背了 “入土为安” 的习俗,是 “不孝” 的表现。可谁能想到,这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寻亲故事。

原来,吴家雨如此大费周章,是为了寻找素未谋面的弟弟吴家燚。父母自杀后,吴家雨由爷爷奶奶照顾。小时候,她对弟弟毫无印象,直到 9 岁才从奶奶那里得知弟弟的存在。从那时起,“找到弟弟” 便成了她心中的执念,这也是父母生前最后的心愿。
为了寻找弟弟,吴家雨付出了太多。小学毕业后,为减轻爷爷奶奶的负担,她放弃学业,15 岁就外出打工。打工期间,她根据爷爷奶奶的讲述和父母生前的记述,获取了弟弟的外貌、胎记等特征,打印寻人启事四处张贴。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寻亲之路困难重重,但她从未放弃。18 岁时,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接触到互联网,将寻人启事发到寻亲网站上,尽管每月工资只有三百多块,她还是每天花两块钱去网吧查看是否有弟弟的消息。
2007 年,吴家雨结婚了,丈夫十分支持她寻亲,两人一起努力寻找。2012 年,丈夫得知 “宝贝回家” 网站,吴家雨在这里看到了一丝希望。果然,网站工作人员很快联系她,说可能找到了她的弟弟。可当她准备去做 DNA 对比时,却被告知姐姐和弟弟无法直接对比,只能与父母的 DNA 进行比对。在叔叔的 DNA 对比失败后,吴家雨决定打开父母的棺材提取 DNA。尽管遭到周围人的反对,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因为她知道,这是找到弟弟的最后希望。

在吴家雨的坚持下,父母的 DNA 顺利录入公安系统。2017 年 2 月,央视《等着我》栏目联系她,邀请她上节目讲述寻亲经历。在节目中,吴家雨回忆起得知弟弟存在的经过。原来,她 9 岁时看到母亲的日记,才知道父母曾有个儿子叫吴家燚。当年,父母带着孩子去山西团聚,途中父亲钱包被偷,无奈在车站餐馆打工。一次,父亲让 “朋友” 江长涛照看孩子,结果弟弟被拐走。父母四处寻找无果,最终绝望自杀。
舞台上,吴家雨紧紧盯着那扇紧闭的门,心中满是期待。当门缓缓打开,弟弟吴家燚出现在眼前,两人相拥而泣。这一刻,27 年的寻亲之路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7 年 4 月 17 日,姐弟俩回到老家给父母上坟,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如今,他们虽不能常伴左右,但通过微信保持着亲密的联系。
吴家雨的寻亲故事,是爱与坚持的传奇。在漫长的寻亲路上,她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她的坚持不仅源于对弟弟的爱,更是对父母遗愿的坚守。在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对亲情的执着,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寻找弟弟。

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的力量,DNA 技术在寻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像 “宝贝回家” 这样的寻亲平台,以及《等着我》这样的节目,为无数家庭提供了团聚的希望。社会的关注和帮助,也为寻亲之路增添了温暖和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庭因各种原因骨肉分离,吴家雨的故事给这些家庭带来了希望。它告诉我们,只要不放弃,坚持寻找,就有可能迎来团聚的那一天。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身边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吴家雨用 27 年的坚持找回了弟弟,她的故事温暖了无数人的心。希望未来,不再有家庭因分离而痛苦,每一个走失的孩子都能早日回家。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洛广新视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