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宇树人形机器人充电的视频在上海引发热议。画面中,机器人以拟人化姿势下蹲,双手蜷缩胸前,这一充满“反差萌”的场景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网友戏称其为“机器人界的葛优瘫”,并调侃“刚站起来会不会低电压”“充电久了会腿麻吗”?
4月15日,封面新闻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宇树科技工作人员,对方回应称:“机器人充电过程不会‘腿麻’。”这一看似简单的充电姿势,实则浓缩了人形机器人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突破。作为中国AI机器人领域的领军企业,宇树科技近年来通过技术迭代与场景创新,正持续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生活。
宇树H1机器人的“萌态充电”并非偶然设计,而是其核心技术实力的集中体现。根据宇树科技公开资料,H1搭载了AI驱动的全身运动控制系统,关节最大扭矩达360N·m,配合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能够实时调整姿态以保持平衡24。充电时,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精确计算重心分布与能量消耗,确保动作稳定高效。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仿生关节设计上,H1采用仿生学关节结构,支持多自由度运动,配合高强度轻量化材料,既满足力量需求又降低能耗。此外,自适应能源管理,通过AI算法预测电量需求,动态调整充电姿态以优化散热与电路效率,避免传统固定充电模式的安全隐患。
从泰山景区的垃圾搬运机器狗,到即将开启的“机器人格斗直播”,宇树产品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覆盖服务业、工业及娱乐领域。其G1机器人甚至能与人类进行拳击对打,虽反应速度待提升,但快速恢复能力展现技术韧性。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宇树科技发布新Unitree Dex5灵巧手。该灵巧手具备单手20自由度(16主动+4被动),单手94个灵敏触点。不过,目前该产品尚未在宇树科技官网上线,官网“灵巧手”相关产品目前仅有一款为Dex3-1三指灵巧手,拥有7个自由度7个运动关节。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宇树科技宣布年内实现H1及G1系列规模化生产,其中G1定价9.9万元,支持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双驱动;特斯拉计划在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并在2026年实现每月1万台的量产目标。
2024年以来,国内机器人政策持续落地,各地政府牵头成立产业基金助力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和落地,如重庆召开具身智能机器人会议,机器人专家委员会揭牌。国泰海通研报指出,长期看,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持续受益于国内政策和资金支持,加速产业化和商业化落地,作为中美科技博弈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花旗银行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30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民营经济座谈会后表示指出,2025年将是技术“量级飞跃”的转折点,服务业与工业场景将率先规模化应用,家用市场则需等待安全性与成本进一步优化。随着机器人技术融合加速,具身智能正在成为核心方向,在未来,机器人将结合大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能力,实现“思考-行动-反馈”闭环。浙江大学教授熊蓉指出: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作为当前科技界与产业界的热点领域,呈现交融发展的态势。“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正处于技术爆发前夜,其产业化进程取决于数据、算法、硬件的协同突破。”站在风口,大家对技术的期待已超越功能需求,转向更深层的共处模式。对于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宇树科技CEO王兴兴在接受时表示:“我和大家都一样,也很兴奋。个人感觉这个行业会发展得很快,包括机器人、大模型、AI在内的各种事情,我觉得到2025年年底前,全球至少有一家公司可以把比较通用的机器人大模型搞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