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了“最强大脑”,机器人聪明又能干 | 雨花智造 C位出道

时间:2025-04-15 07:12:00

编者按

3月19日,2025年雨花经开区“三新”成果发布会举行,40个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首次亮相,全面彰显雨花经开区蓬勃向上的科创活力。综观这些新成果,其中不乏一些可能改变行业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的创新产品。为更好地讲述新成果背后的研发故事,为长沙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彰显雨花担当,长沙晚报今起特推出“雨花‘智’造,C位出道”系列报道。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通讯员 刘佳妮

要将22厘米厚的钢板焊接起来,难度有多大?十多年前,为了完成焊接工序,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调试,通常好几天才能确定一套可行的方案。正因为此,中南智能的“大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焊接系统”在雨花经开区“三新”成果发布大会上一经亮相,瞬间成为行业焦点。

这是一台怎样的智能焊接系统?它能解决哪些行业难题?

提效 工序示教从2小时到2分钟

20多厘米厚的钢板焊接,多出现在船舶制造业,工艺仍较为落后。

对于这个痛点,中南智能的研发团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把示教的工作优化缩短?“让机器自主决策”的想法在团队成员心中悄然种下。

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2023年,中南智能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专项,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正式踏上具身智能焊接系统研发征程。车间里,各种设备闪烁着指示灯,数据在屏幕上飞速跳动,机器的轰鸣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经过数次试验,2025年,首台样机终于成功通过验收并交付客户。

这一系统以生成式AI为内核,结合工业机理模型与知识图谱,就像给机器人装上了一个聪明的“大脑”。它能够自动生成工艺参数与路径规划,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时模拟焊接场景,还能兼容国内外多品牌机器人,完美攻克了传统示教编程效率低、柔性差的难题。

以往,传统机器人依赖人工编程,在焊接复杂曲面工件时,专业人员可能需要2小时进行调试。如今,新系统就像“自带说明书”,借助这个系统,能把原有的工序示教时间缩短至不到2分钟。“我们这个产品的开发,真正让智和能同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南智能董事长杨漾自信地说。

雨花经开区“三新”发布会后,四川某企业主动联系中南智能,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将焊接系统延伸至民用及一般工业领域,并通过提炼机器人行业专用模型,适配国产多品牌设备,推动技术开源化。

自该系统投入应用以来,已成功交付30余台,合同额超6000万元,2025年的目标直指1亿元,市场成绩斐然。

扩面 应用从焊接领域到多个行业

中南智能的创新成果不仅体现在焊接系统上,还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助力众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在众多应用案例中,海螺水泥的合作堪称典范。在水泥装车环节,中南智能的数字孪生技术正发挥着关键作用。

以前,水泥装车过程中破包率较高,不仅造成产品浪费,还影响生产环境和企业效益。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南智能团队深入海螺水泥的生产一线,穿梭在水泥粉尘弥漫的车间,仔细观察每一个生产细节。经过反复实测和调试,数字孪生技术成功应用到水泥装车系统中。

通过实时模拟装车流程,精准控制每一个环节,水泥破包率被压至<0.1%。这一显著成果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还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短短5年,双方合资公司营收超3亿元。

除此之外,在湘电智慧车间项目中,借助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实融合的“指挥舱”,产能提升50%、成本降低8%;智能验布机在纺织企业的应用,瑕疵识别率超90%,大幅减少人工投入;自研的zeqp-rival软件在多个企业落地,成为“数转智改”的标杆。

共生 既是受益者也是发起者

在全省“智赋万企”行动推进大会上,杨漾博士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领域深度应用情况”,介绍了以中南智能为代表的本土新质生产力企业借力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工业的具体举措。在这场行动中,中南智能既是受益者,也是发起者。

一直以来,中南智能在研发投入上不遗余力,研发投入常年保持在营收的10%以上。在雨花经开区的政策扶持下,中南智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同时,中南智能也积极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雨花经开区为中南智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未来,中南智能将继续扎根园区,不断创新,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