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三个故事看高质量科技供给(科技视点·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5-04-07 09:13:00

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依托“东数西算”工程,推动数字企业生态从无到有、由有到优,产业链从建链向延链、扩链发展。图为工作人员在中国移动(甘肃·庆阳)数据中心机房内巡检。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摄

位于宁夏中卫市的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机房。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数据来源: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科技创新,如何更好发挥策源功能?产业创新,怎样推动产业竞争力更快提升?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如何双轮驱动新质生产力?本版今起推出“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系列报道,结合一线调研和专家解读,共同探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实践途径。

——编者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如何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如何既能多产出科技成果,又能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提升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记者近期采访了相关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团队。

强化基础研究,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

3月,青峰医药集团子公司江西科睿药业(以下简称“青峰科睿”)研发的1类化学创新药物——玛舒拉沙韦片正式获批上市。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核酸内切酶抑制剂,玛舒拉沙韦的获批,打破了国外对该靶点药物的垄断,是我国在抗病毒药物领域的重大突破。

“让抗病毒药物耐药性表现更好,需要在化合物分子结构优化上下功夫。为此,研发团队从源头做了相应的结构设计和筛选,并在临床试验中得到最终验证。”青峰科睿研发负责人严守升难掩兴奋,“7年多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药审评审批门槛提高,研制同质化产品的开发模式受限。“我国医药创新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提高产业竞争力,必须走向前沿,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事。”从事新药研发近20年,严守升感受强烈。

医药创新研发周期长、投入费用高,且成功率低,非常考验创新主体的魄力和耐心。“我们内部有共识,只要大家认为正确的事,挑战再大也要持续探索。”严守升举例,公司多年来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新产品研发,虽然经历了不少创新项目的失败,但从没有动摇过加大研发投入的决心。

如何激发研发人员持续创新?“我们的考核以价值贡献为导向,只要能输出阶段性成果,就会得到认可。”严守升说,公司既有长期的股权激励,也有中短期的项目奖励,“新药研发是一场马拉松,针对研发的不同阶段,只要达成既定目标均有相应奖励。”

借助“外脑”创新,青峰医药与多所高校院所、科技公司建立研发合作关系,并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打造面向全球、全链条的创新研发体系。

目前,青峰医药已进入成果收获期,在研品种60余个,多个创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底座’筑得牢,才能不断有突破,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源头活水。”严守升说。

企业是创新主体,近年来,我国通过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成立联合基金等方式,提升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专家表示,推动更多基础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必要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角色,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方式,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商业化”的创新链条。

比如,一些高校院所在生物医药领域积淀深厚,但不少前沿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缺乏有效转化渠道。严守升建议,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人才在高校院所、企业之间合理流动,让研发与需求的联系更加紧密。

瞄准国家需求,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

前不久,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乙硅烷生产线投产。乙硅烷是新一代硅基材料,这一材料的生产工艺一度只掌握在国外少数企业手中。

乙硅烷生产有多难?“乙硅烷属于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纯度比普通化学品高出几个数量级,杂质含量仅占约百万分之一。”北京化工大学教授李群生说。

制备高纯/超高纯化学品,分离与提纯是关键环节。瞄准产业痛点,李群生带领团队矢志攻坚,历经30多年努力,破解了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发明了核心高效分离提纯元件、高效抗杂质渗入技术以及多维度多相精馏强化及多阶梯节能新技术。同时,解决了高粘度物系制造低效低纯、堵塞停产等世界性工程难题,形成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实现了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的稳定生产。

基于创新突破,李群生团队研制出纯度达99.99999999%(10N级)高纯硅、杂质含量仅为ppt(万亿分之一)级的电子级硝酸、氢氟酸等4类100余种高纯/超高纯电子化学品。

以乙硅烷为例,李群生介绍,进口乙硅烷价格高昂,但基于自主技术生产的相关产品,不仅质量好、能耗表现优,价格也只有进口产品的一半左右。

李群生说:“有了优质、丰富的高纯原材料供应,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医疗健康等高精尖产业更有底气,相关企业也更有竞争力。”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工程放大,会遇到各种挑战。每年有四五个月,李群生团队都会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并肩攻关,从获得一手资料入手,根据理论研究、实验室分析完善解决方案,再回到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研究课题来自产业实践,李群生团队的成果紧密贴合产业需求。“目前,国内有20多家企业应用了团队研发的高纯/超高纯化学品精馏关键技术。”李群生一脸自豪。

坚持到一线去,贯穿于李群生对学生的培养环节。“企业车间就是科研、教学现场,要从产业实践中发现问题,避免闭门造车。”李群生说,自己所教授的本科生必修课“化工设计基础”“化工设计实践”中,有许多来自产业一线的新案例。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得益于在产业一线的锤炼,李群生团队培养的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很快就成长为岗位骨干。

专家表示,有必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以高质量创新成果,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

搭建创新平台,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1月,深圳时空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空壶”)发布了业内首个大型人工智能同声传译系统——巴别系统,进一步提升了人工智能翻译的行业水平。巴别系统的研发,离不开国家互联网超算平台的支撑。

近年来,时空壶业务快速发展,其本地人工智能算力逐渐跟不上大模型训练的需求。关键时刻,国家互联网超算平台提供了个性化容器云方案、随时响应资源弹性需求等服务,及时满足了该企业突然增长的大规模训推需要。

时空壶首席技术官石伟说:“国家互联网超算平台的深算智能加速卡资源稳定、可靠且丰富,服务也很完备、灵活,在研发上发挥了关键支撑作用。”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全社会对算力资源的需求愈加强烈。然而,算力资源存在分布不均、供需不平衡、接口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算力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2024年4月,由科技部指导发起建设的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通过链接我国算力产业上下游及供需双方资源,统筹调度超算、智算等全国算力资源,该平台成为集算力、应用、数据、生态、社区等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平台。

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介绍,让算力资源更好服务产业创新,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一系列技术和模式突破。截至今年2月,超算互联网已连接14个省市20多家超算和智算中心,并上架超过240款国内外开源大模型以及超过6500款算力服务商品,活跃用户日均作业量超过50万。

今年以来,国产大模型成为产业焦点。围绕国产开源大模型,超算互联网依托国产深算智能加速卡,第一时间上线模型并构建集在线推理、模型开发、私有化部署等功能于一体的MaaS(模型即服务)服务。

“促进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还需要完善生态。”曹振南说,今年2月,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启动了“AI生态伙伴加速计划”,通过技术赋能、资源扶持和市场协同,加速AI生态全面发展。目前,吸引了包括中国地震局地球所、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合思汇智等各行业超百家企业与机构加入。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正在推进“超智融合”技术研究。“未来,超智融合的算力资源将在重点科技领域,如蛋白质预测、新材料设计、大规模分子模拟等深度应用,让新发现、新技术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曹振南说。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创新平台是重要桥梁。专家表示,随着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等布局不断完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将更加顺畅。(本报记者 喻思南)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07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