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界面” 为社区工作“瘦身” ——西宁市打造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为基层减负


本报记者 张慧慧 贾 泓
信息平台多、填报任务重、报送频次高、多头重复填……曾经,一个个“烦恼”占用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大量时间。如今,依托西宁市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这“一个界面”,囊括数据、报表、门户、网格、展示5个统一功能,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
平台建成半年多,社区工作人员有哪些感受?减负效果如何?
3月25日11时许,走进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街道南气象巷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党委书记黄丽娜笑意盈盈从所辖的楼院回来。
“这个平台是‘真管用’,让我们腾出更多时间走访群众,了解民意。经常和大伙儿唠唠嗑可以促使我们办事更贴心、服务更精准。”从冗务缠身到轻装上阵,黄丽娜坦言,自从有了社区事务管理服务平台,每周星期一至星期四的“下楼院”活动效果更明显。
点击“数据查询”,根据需求查询对应联系方式,社区民政专干山成霞快速查询到未完成兵役登记人员的信息。
“所需数据都集中到了这一个界面上,不仅电脑页面简洁不少,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也更加方便。”从事社区工作三年有余,以“减”促“变”让山成霞感慨颇深,曾经办理爱老幸福食堂就餐卡、公租房认证等不同领域事项都要分别输入登录账号和密码,办理过程中居民等待时间较长。现在仅需“一键登录”便可快速一次性办结,大大缩短了居民的等待时长。
不仅如此,平台的应用几乎融入社区所有业务。各口工作人员都可较快熟悉其他业务,实现社区工作人员的“一人多能”。
黄丽娜还以自己为例,输入信息,演示操作了“生命周期树”。
“这很震撼,数据的呈现有了更加直观的体现。”轻轻一点,出生、教育、就业等为主干,相关信息为枝干,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即可“一图全览”。
2024年6月底平台建成并试运行,7月在全市范围推广,“一个界面”整合的是数据,创新的是基层治理理念,减轻的是社区工作人员实实在在的“负担”。
西宁市大数据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马昌虎介绍,西宁聚焦持续为基层减负,以问题为导向,运用数字化创新手段,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减负寻找新的方式和载体,坚持以“数据通”为基础,以“真管用”为标准,紧盯“零报表、一界面”硬目标,着力打造了“一个界面对社区”。在省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有力协调和大力推动下,54类省级数据首次向基层社区开放,结合市级共享的3类数据资源,形成对应不同社区业务需求的18个专题库,基础数据实现“一次查询、多处使用”,可支撑社区8个日常管理事项、52个场景和17个高频政务事项、64个场景查询核验相关数据。
当然,平台的搭建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面对系统、数据共享对接,在省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宁市相关部门强化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明确数据需求,并安排专人督促落实,限定对接时限。针对平台试运行初期推广难、社区工作人员不熟悉平台操作流程的情况,相关单位在做好集中培训和深入社区“一对一”指导的基础上,建立“明白人队伍”,及时帮助解决平台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目前,全市180个社区工作人员已熟练掌握平台操作和功能使用,平台累计登录10.5万次,菜单点击27.2万次。
“为了真正让平台能用、有用、好用,社区干部喜欢用、愿意用,我们通过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广泛收集社区工作人员意见建议并不断完善平台设置。”马昌虎举了两个例子:试运行期间,社区反馈原有社区基础概况信息不准确,字段不完善,西宁市大数据服务中心及时同西宁市委组织部沟通,规范社区、村信息概况字段,形成全市统一范本;死亡人员信息查询不准确、有滞后,工作人员及时对接,整合省公安厅、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相关数据,增设“当日提醒”功能,及时向社区推送……条条件件,皆有回应。
“每天首次登录,都有当日提醒功能,数据联动确保了动态更新,真正体现底数清、情况明。”南川西路街道安宁路社区党委副书记谈珍新深有体会。
基层在用系统的应嵌尽嵌,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平台加大“库表”数据供给力度,实现需填报数据的自动归集处理,推动“零报表”走深走实。
提及“零报表”,安宁路社区网格员袁文涛拿出一本曾经的民情信息,大约2厘米厚,对于所辖7个楼院,常住人口达23000人的安宁路社区而言,这样的民情信息有90余本。
“通过网格员‘统一终端’上报问题,可以实现社区‘零报表’目标,真正让我们从重复报送、多头报送等繁琐性事务中解脱出来。”袁文涛笑称自己再也不是“表哥”。
“表”面文章少了,干实事的时间便多了。袁文涛等网格员按网格走访楼院,将“未诉先办”落在实处。
供暖季家中温度不够、雨雪天清理路面、小区内电动车停放不规范……从上报、吹哨到解决,化被动响应为主动出击,把居民的烦心事变成舒心事、放心事、省心事。
“近期,我们将西宁市12345未诉先办服务平台也接入了系统,实现相关问题‘直派社区’,最大化提升处置效率。”马昌虎说。
如果说数据平台没打通时,各部门收集信息形如“爬楼梯”,那么现在,相关部门借助平台,调取所需数据就如同乘电梯“一键直达”。
不久前,湟源县民政局操作导出残疾护理补贴发放花名册,城中区自然资源和林业局导出区域面积、老旧楼院数、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数等一次登录、多处访问,一个平台、多种连接。
为基层减负,为实干撑腰。“平台功能模块的细化、数据分类、流转路径及维护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平台向群众、农村延伸。”马昌虎说。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