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7年还清30多万 夫妻菜市场摆摊修复个人信用

时间:2025-04-05 15:18:00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法院发出了江苏首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证明书发给了一位农贸市场摊主卫云培。他是如何从“个人破产”到清偿债务并最终修复信用的?

他叫卫云培,3月20日,老卫收到了来自法院的一张信用修复证明书,证明书上明确写着债务人已按计划清偿完债务。这也意味着老卫恢复了个人信用和社会活力。这一天,老卫用了7年的时光。

卫云培夫妻俩是重庆人,1986年来到无锡打工,从工地的泥瓦工做起,一路打拼,1993年,卫云培拉起了一支施工队开始在周边城市承包工程。

2012年,由于“发包”老板“失踪”,资金链断裂,卫云培欠下了30多万元的外债。2018年,他被两位工友起诉,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不仅欠了外债,还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老卫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面对。想通之后,老卫没有颓唐,也没有选择做“老赖”,决心和妻子一起去菜场摆摊,夫妻俩要用每天微薄的收入偿还巨额债款。

司法新举措助“诚实而不幸”者重获信用

决心靠自己摆摊收入来偿还欠款的卫云培没想到,他的个人情况也受到了锡山区法院的关注。2021年,作为试点,锡山区法院推出“类个人破产制度”,老卫的情况因此迎来了转机。

锡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吴修贵:他在执行过程当中非常配合我们法院的工作,没有发现有转移财产、逃避执行这样一些行为,所以我们初步认定就是老卫这个人,他符合我们“诚实而不幸”的原则。

“诚实而不幸”原则,是指债务人的负债原因是能够被社会公众所理解的,比如老卫就有担保负债、自己也有被拖欠的款项等原因。其次,老卫在整个过程中都是如实申报,没有不诚信的行为。因此,2021年9月30日,法院裁定批准卫云培个人债务清偿计划,同时豁免部分债务,分期三年半清偿剩下的75838元债务。此外,法院综合考虑卫云培一家的实际情况,还豁免了原本需要强制执行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比如一辆二手面包车、手机等生活用品,还有收款码的使用等,价值并不高,但都是能够保障老卫夫妻俩能进货经营和生活使用。

锡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 吴修贵:学理上叫自由财产,也叫豁免财产。如果说正常执行的话,是要强制执行的。那么我们就考虑,放水养鱼,让债权人和债务人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既能够最大地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也能够让债务人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发挥其最大社会价值,创造更多财富,最终又反哺这个债权人。

为了攒钱还债,老卫戒掉了抽烟喝酒,每天凌晨准时起床出摊。几年下来,夫妻俩的日子过得艰辛清贫,但安稳平静。今年1月27日,老卫偿还了最后一笔欠款15838元,曾经沉甸甸压在头顶阴霾彻底消散了。

2025年3月20日,锡山区法院专程向卫云培发放了信用修复证明书,明确债务人已按计划清偿完债务,涤清了相关失信信息,并告知相关主体在融资信贷、市场准入等经济交易活动中,不再因此案对卫云培予以信用惩戒。

锡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 林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外化的一份证明书,能够为他的信用进行一定程度的背书,就是告诉相关这种机构,他其实是一位诚信履约的债务人。

卫云培将来之不易的信用修复证明书整齐叠放,与之前的几本记账簿放在一起,锁进家中柜子。外出打拼数十载,从没有像这一刻,让卫云培感到轻松惬意。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江苏全省法院受理类个人破产案件1290件,214名债务人得到免责。更多像老卫这样的债务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清欠款,恢复了个人信用和社会活力。

“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有何重要意义?

卫云培被列为“诚实而不幸”的人,到底符合什么情况才属于“诚实而不幸”?这张“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具有怎样的意义?

法律专家 岳屾山:我们国家的个人破产制度目前还处在地方试点的阶段,像江苏、浙江也是通过像类似于个人破产或者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等模式,在开展着实践。这些试点旨在是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一个债务纾困的路径,同时也在积累立法经验。

“诚实而不幸”,它是个人破产制度的核心前提,每一个试点地区可能不太相同,但是基本上通过司法实践构建了一个客观行为加主观状态的这样复合的认定标准。

这个证明书充分展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秉持着以人为核心的理念。为那些“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了一次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使得他们在履行完债务之后能够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这个证明书明确了债务人已经依照计划完成了债务清偿,清除他的相关的失信记录,并且会向相关主体表明,不再因为这个案件对他进行一个信用的惩戒。

信用修复完成之后,债务人可以重新参与到经济活动当中去,比如申请贷款、开展创业等等,这些都不会再受到影响。那这就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也为未来的个人破产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陈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