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天河丨行政复议“首选率93%”背后的基层治理创新

编者按
凝共治力量,筑平安天河。近年来,天河区坚持改革创新,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形成具有天河特色的“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善治天河”栏目将视野从天河区21个街道,拓展到区政法各单位,展示天河区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促进多方共治等方面的实践和成果。这一期,我们来了解天河区行政复议工作。
在广州市天河区凤凰司法所,市民张先生仅用15分钟就完成了复议申请材料的提交。“没想到街道就有受理点,材料还能线上流转,真是省时又省心!”张先生点赞的背后,是天河区用“小窗口”撬动“大治理”的创新实践。
自2024年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实施以来,天河区行政复议首选率跃升至93%,66%案件在审理中主动听取群众意见,用法治温度回应民生关切。
家门口的复议窗口:22个站点织就便民服务网
天河区积极探索行政争议从诉讼向行政复议引流机制,指导区内各行政机关对复议前置类案件的救济途径进行准确告知和指引,主动承接行政争议。

区复议办开展行政争议调解工作
2024年9月正式运营的天河区行政复议中心,已成为群众解决问题的重要场所。运营至今,已接待来访群众1987人次,提供行政复议咨询服务421人次,大大拉近群众与复议机构的距离。
依托综治中心和司法所,天河区将复议触角延伸至21个街道,“行政复议中心+街道便民受理点”协同服务机制正释放治理效能。这些设在群众“家门口”的受理点,不仅能代收复议材料,还能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矛盾。
“复议中心与街道受理点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材料流转、案件进展全链条协作,既保证专业性,又发挥属地优势。”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速度与温度并重:34%案件当月结案"天河效率"
为了让群众尽快得到复议结果,天河区不断优化行政复议受理、阅卷、审理等程序,采用在线申请、电子送达、远程阅卷、电话听取意见等方式,最大程度降低申请人的维权时间和成本。
在案件审理上,天河区实行繁简分流。对于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审理期限大幅压缩。2024年以来,34%的案件实现当月审结。
在提速的同时,天河区更注重传递法治温度。在林某不服某区市场监管局处罚决定的复议案件中,复议机关查明申请人已尽到进货查验义务,原处罚决定明显过重。复议决定撤销原处罚,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

区复议办针对复杂疑难案件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这不仅是对行政机关裁量权的监督,更是对‘过罚相当’原则的生动诠释。”该案主审人员表示。近年来,天河区复议机关在办案过程中坚持原则、敢于亮剑,通过复议直接纠错行政行为10%,调解化解争议20%。
“一案调多案消”:批量化解矛盾的天河密码
消费者曾某因购买的游戏手柄与商家描述不符进行举报,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不予立案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受理该案后,复议机关陆续收到12宗涉及同一事项的复议申请。经与被申请人多次沟通,最终13宗游戏手柄系列案均调解结案,申请人自愿撤回复议申请。这一案例实现“一案调”促“多案消”,成功化解批量行政争议。
天河区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案件研讨等活动,打造高素质的行政复议队伍。办案过程中,复议工作人员深刻认识到自身角色的多元性。“我们不仅要当好‘裁判员’,更要当好‘调解员’‘宣传员’。”正如他们所说,每一次案件的办理过程,都是法治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

区复议办邀请专家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业务培训
在处理争议时,工作人员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在依法审理的基础上,注重矛盾的调解与化解,同时以案普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身边课”,让行政复议真正成为基层治理的有力抓手。
一图读懂
天河区行政复议申请指南
↓↓↓

天河政法 天河司法局 羊城晚报丨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