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访微记录·走近东南亚】在金边,从柬埔寨小伙的家书看中柬旷世情谊
【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柬埔寨特派记者 邢晓婧 范安琪 周茜雯】“胞弟,因你在外多年没有通信,消息不知如何。量必全家大小安康快乐,万事胜意,生活如快(注:此处为家书里的原话)。家乡各位兄弟姐妹都平安。祝安康。”在柬埔寨小伙洪志豪的家中,《环球时报》记者从一封家书中读到了字里行间饱含的思念,也看到了中柬两国根植于历史渊源与民间纽带当中的深厚情谊。
洪志豪的祖籍是广东揭阳,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曾祖父母带着年仅6岁的祖父来柬埔寨讨生活,母亲家族的情况也基本相同。虽然已是第四代华裔,26岁的洪志豪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儿时在家都说潮州话,初中开始学习中文,后来进入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外国语学院中文系就读,现在在柬埔寨中国商会工作。
洪志豪的家中挂着写有“马到成功”“财源滚滚”“福”等汉字的画幅,一封封保存完好的家书不仅是家族情感的载体,更是中柬民间交往与经贸合作的缩影。
在一封洪志豪外公的表弟写给他外公的家书中,“《人民日报》海外版”这几个字映入记者眼帘——上面写道:“表兄,揭阳是新建市,基础建设迅速发展,水陆交通特别方便,《人民日报》海外版称:揭阳是外商投资的一块宝地,建市一年多,外商投资共15亿美元,请表兄到家乡揭阳探亲,顺便观光旅游,谈谈生意。祝两地平安。表弟。”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感到震撼。没想到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了解中国的经济动向。”洪志豪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信中提到揭阳发展迅速、外商投资踊跃,邀请回乡‘顺便谈谈生意’应该就是早年间寻找商机的一种方式。”他表示,“这不禁让我想起近年来中国和柬埔寨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丰硕成果,像是中国企业在柬埔寨修建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基础设施,让我感受到了两国的紧密联系和互利共赢的合作潜力。”
2020年11月,洪志豪在第十届“江苏杯”汉语演讲比赛暨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孔子学院汉语风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作为奖励,有机会赴江苏省见学一周。受到疫情影响,这次见学直到2023年才得以成行。
洪志豪说,“我们当时去了南京、苏州和上海等地,品尝了红烧狮子头、桂花糕等美食,参观了夫子庙、苏州园林和外滩等地。”他还说,“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中国迅猛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我希望有机会去中国深造,把中国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国,帮助柬埔寨取得发展,变得强大。”
大二那年,洪志豪爱上了中国书法,每天刻苦练习,在采访最后,他一笔一划地写下——“铁杆朋友”。洪志豪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未来希望发挥自身优势,成为连接中柬两国的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