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上市季!医生提醒:要当心
【来源:缙云播报】

春雷响,春笋鲜。眼下正是春笋最肥美的时节,油焖笋、酸菜笋、腌笃鲜……一道道时令美食让人垂涎 。然而,我院消化病诊治中心两日就连续收治了4例因食用春笋后突发腹痛、腹胀的患者,最终均被诊断为“肠梗阻”。 其中一位患者甚至需腹腔镜手术!享受美味的同时,这份“舌尖上的隐患”值得警惕。
病例回顾:春笋成“元凶”?
麻女士(54岁):进食春笋1天后腹痛加剧,CT显示小肠扩张积气伴气液平面。
张女士(53岁):食用春笋、毛芋后腹痛2天,CT提示小肠梗阻,右上腹有可疑团块
吕先生(65岁):因“酸菜笋+油焖笋”腹痛2天,既往糖尿病、高血压病史,CT显示小肠梗阻。
施先生(73岁):进食春笋8小时后腹痛难忍,伴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紧急入院。
共同症状: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肛门排气减少或停止,CT均提示肠道梗阻。
其中65岁的吕先生酷爱春笋,连续多日食用酸菜笋、油焖笋,刚好赶上了清明期间又吃了大量清明果。2天后,他因剧烈腹痛、呕吐被紧急送医,CT显示小肠梗阻伴肠粘连。

入院后,进行保守治疗:胃肠减压、补液治疗2天未见好转后立即紧急手术: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发现肠道被笋纤维与糯米团块堵塞,中转开腹行肠粘连松解+异物取出术。术后吕先生感慨:“再也不敢把笋和糯米一起吃!”
消化病诊治中心陈必成主任提醒:竹笋搭配与糯米类食物共同食用,相当于钢筋+水泥, 粗纤维遇见糯米黏性物质在肠道内易形成“混凝土”,从而诱发梗阻。

壹

一、为什么竹笋易引发肠梗阻:
春笋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纤维,若食用不当(如过量、未充分咀嚼或烹饪不当),这些纤维可能在肠道内吸水膨胀、缠绕成团,形成“粪石”或异物,阻塞肠腔,引发肠梗阻。
高危人群:
1. 消化功能较弱者(如老人、儿童、术后患者);
2. 胃肠道疾病患者(胃炎、肠炎、胃溃疡等);
3. 结石患者(肾、胆、尿道结石);
4. 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者(高纤维加重病情);
5. 过敏体质者(可能诱发过敏反应)。
二、春笋的饮食注意事项:
1. 烹饪前处理
1)焯水:沸水焯煮5-10分钟,可去除70%的草酸,软化纤维,减少对肠道的刺激。
2)切碎或炖煮:将春笋切小块,与肉类(如五花肉、排骨)慢炖,利用脂肪软化纤维。
2. 食用量控制
单次食用量不超过 100-200克(约半根),避免一次性大量摄入。
3. 食用方式
1)充分咀嚼:避免囫囵吞咽,尤其是老人和儿童,防止未嚼碎的纤维形成团块。
2)避免生冷搭配:不与生冷食物(如冰饮、生蔬菜)同食,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避免搭配与糯米类食物共同食用,春笋+糯米=钢筋+混泥土
3)搭配易消化食物:如豆腐、鸡蛋等,减轻肠道负担。
4. 禁忌人群与场景
1)术后患者:尤其是胃肠道术后未完全恢复者,需严格避免。
2)结石、肝硬化、肾功能不全者:春笋中的草酸、钾可能加重病情。
3)过敏体质者:可能诱发荨麻疹、哮喘等过敏反应。
三、出现肠梗阻症状需及时就医:
若食用春笋后出现以下症状,可能为肠梗阻信号,需立即就诊:
1.持续腹痛(阵发性加剧);
2.腹胀如鼓、无法排气排便;
3.频繁呕吐(甚至吐粪样物);
4.发热、心率加快。
四、健康人群的食用建议:
1.选择嫩笋:老笋纤维更粗硬,建议优先食用嫩笋尖部分。
2.避免长期大量食用:即使无基础疾病,过量食用仍可能引发消化不良或胃出血。
温馨提示:
春笋虽鲜美,但需科学处理、适量食用,尤其对特殊人群更需谨慎。若出现不适,请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END-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