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亚经贸合作增长催生中亚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

4月12日,满载各类工业品的X9011次列车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始发。这是中亚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的首趟班列。新华社发
新华社武汉4月12日电(记者王自宸)12日,满载各类工业品的X9011次列车从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吴家山站始发,预计10天后到达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这是中亚班列(武汉)常态化开行的首趟班列。
X9011次班列编组46辆,装载有来自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的石材、卷钢、瓷砖、空调等1640吨物资。该班列于当日6时许始发,将经汉丹线、焦柳线运行,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抵达目的地。
为保障班列开行顺利,承担中亚班列(武汉)装车及运输组织任务的湖北铁路集团、武铁汉西车务段、武汉铁路物流中心、中铁联集武汉中心站等单位和部门,根据开行计划,及时组织货源,制订详细运输方案,提升班列开行效率。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战略互信进一步加深,合作动力持续增强,经贸合作呈现前所未有的蓬勃景象。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总额达948亿美元,较上年增加54亿美元。在此背景下,湖北及周边地区与中亚国家的贸易也显著增长。
“湖北生产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光电子、农产品等受到中亚各国欢迎。”湖北铁路集团国际联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鹏说,中亚地区国家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包括家用电器、电机设备、汽车散件、钢材在内的大量工业品需从中国进口,而中部地区制造业门类齐全,是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不少企业“走出去”意愿强烈。
2021年5月,武铁首次开行武汉至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班列,同年7月,首开至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班列。据铁路部门统计,2021年,从武汉始发的中亚班列为7列,2022年达到19列,2023年为20列,2024年大幅提高至35列。
张鹏说,虽然武汉开往中亚的班列逐年增多,但这些班列属于临时计划,主要以散货运输为主,且发车时间并不固定,难以定时、定点开展运输,保障国际供应链稳定畅通功能有待进一步释放。
针对市场需求变化,相关部门敏锐研判,今年4月9日18时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货物列车运行图,武汉始发至中亚地区的货运班列纳入固定运行线路,实现每周1列常态化开行,每月运力可达440个标准集装箱、7500多吨,装运物资也可实现由散货向汽车、钢材等大宗物资转变。
湖北川桥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货运代理、货物进出口等业务的运贸公司。公司法人陈蔚说,有了固定班列后,企业可根据开行规律有计划地生产、装车和发货,未来可以运输东风汽车的大厂货,也可运送水铁联运的项目货。特别是铁路运输在运输时间、成本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