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桌盲盒|人间纷扰,当有一片寂静
潮新闻客户端 潮客 庞文辉

明辉兄写了本书,书名《湖山寂静》。
湖安宁,山幽远,添上一位孤独的天地旅人,便是一片大寂静。

人行走天地之间,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然而漫长的时间里,人常常是独行的。有时山一程,有时水一程,有时有人相伴,有时却四顾无人,唯有路在脚下,脚在前行。明辉兄书生气质,文质彬彬,内心饱有诗意,总会在行走的路途中发散出许多于物,于景,于人,于心灵的遐思。逸兴湍飞间,终流诸笔尖,集结成册。我在一些安静的时候读这本书,读那些并不遥远且不久远的故事,一切生发于一片寂静,收束后,也是一片寂静。
书有七章,一为探寻方山,二为散轶的山水,三为风行雁荡,四为诗隐寒山,五为札木合古城漫游,六为在丽江,七为稻城秋意。前四章篇目较多,多是江浙与江南一带的叙述,后三章内容较少,行者的步履,已然远行至漠北和云南。明辉兄,温岭人,对本地方山自是极为崇敬,极有感情,因而《探寻方山》便成了全书的开篇。
开篇即是定调,自笔下展露神思,叙述出游,穿插史料与典故,在移步换景间,既描述了眼中所见,也时常巧妙穿插心中所感,而文字又极为凝练,精准,因而读来有心旷之妙。而后去往温岭海边渔村,箬山,长屿硐天,石梁,天台山,神仙居,蛇蟠岛……等等,皆是温岭周边,属家乡的外围,亦是一个人与世界熟悉的延伸。当走出去,我们会看到什么,那是相似中的不同,另一种陌生又熟悉的碰撞,随着碰撞,世界也在打开,变得广袤无边。此时,山水会以另一种静谧的形式与人交流,仿佛自然的呓语,在人心的烘焙下数倍升华。《天台山散记》中,就有一段——
“景先生在廊下远远驻足,侧耳聆听法师讲经。此刻,一朵云从天际飘过,我把景先生想象成古画中的文人,高妙的景先生坐在云朵之上宣讲,一定有着神仙般的姿态。”
情境之高,想象精妙,极为清晰的画面里,此与彼,近与远,地与天,物与我,心与形,今与古,人与仙,无不意蕴其中。在有尽之言中绽放出无穷之意,那般悠然,令人神往不已。
在《散轶的山水》里,山水成了好友,也是知音。但山水并不言语,总是让人来猜,猜来猜去,有时会得其意,有时依然晦涩不明,皆是十分有趣。这一部分篇章,也是对山与水的集中巡览,有未曾登上的天姥山,前往朝圣的普陀山,秀丽的岱山,仙都的鼎湖峰,也有南浔小莲庄,水乡乌镇,杭州西溪湿地,西湖的若干笔墨。每每品读,似乎也跟着同游一番,同乐一番,有些去过的地方,甚至还能从中发现曾经匆匆未曾看到的景致,旧时的画面,瞬间明朗许多。
往后是雁荡。雁荡雄浑辽阔,山奇水奇,一片地域之中,藏有无数名胜风景。如何刻画呢?先宏观总括,从奇峰瀑布,绕行雁荡周边,走访乡土人情,复又回归雁荡,看灵峰夜景。
再度出发,抵达的是苏州,是寒山寺。继而是周庄,是黄山,是郑州,是漠北草原上的札木合,是额尔古纳河。那里有民族的交往融合,历史的回顾反思。关于丽江,则有较长篇幅的叙述,大抵是丽江的神秘并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往后还有稻城,九寨沟,扎尕那。中国幅员辽阔,南方和西部均有着迥异的风情,完全不同于作者身居的江南,那些截然不同的景象和民俗,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家的悠久包容,同样也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简单质朴的关系。人人都乐意呈现善良友好的世界,多好!
明辉兄还是个诗人,诗写得也很有味道。我至今记得他一句诗,被那句诗命中时,我好像亲自以胸膛吞下一颗子弹,整个身体都因为巨大共鸣而炽热燃烧。诗中,明辉身入山中,正与孤独碎语,而酒已饮尽。他喟然,感慨——
“唯有青山与我相对
再无一壶浊酒可以消磨”
我无法忘记第一次读到这句的感受,它勾起了我心中对人生孤独的深深同感,它用现代的方式,再度演绎出“举杯邀明月”一般的万古寂寞,又显几分豪迈之情。
那便笑对岁月吧!始终立足豪迈,享受喧嚣,也享受静谧。尘世的美好不止一种,那些对立的,褒贬不一的,并无绝对正确错误之分,均是圆满人生的某一种补全。书读毕,终于心有所悟,内心豁然欣喜。
合上此书,湖山顿时远去。
此刻人间,万物悄然,也是一片寂静。
——————————————————————
周三福利来啦!春风好书盲盒,内含三本春风好书,有作家签名版,也有全新的未拆封版,来试试手气,看看自己是不是幸运读者吧!
抽奖链接:点这里
抽到盲盒的幸运读者,阅读完盲盒里的书籍,也欢迎写一点读后感来我们的晚潮栏目投稿,期待您的佳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