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迎新进展 重庆站—菜袁路站区间首台TBM始发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廖雪梅
4月7日,记者从中国交建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项目总承包部了解到,随着“渝越1号”TBM刀盘缓缓转动,由重庆交通开投轨道集团建设、中国交建承建的18号线北延工程重庆站—菜袁路站区间首台TBM近日顺利始发。

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重庆站—菜袁路站区间首台TBM顺利始发。中国交建供图
此次始发的“渝越1号”TBM整机总长约92米,总重约580吨。这个“地下巨无霸”从重庆站2号风亭组吊装下井,在有限空间内完成高难度转体;再穿越2号风亭风道,经车站仰拱完成90°转体后,最终精准进入始发洞室。施工数据显示,车站主体仰拱标高与2号风亭高差为170厘米、与始发洞高差49厘米,步进时盾体距离始发洞最近距离仅24厘米。
18号线北延工程土建3标项目经理张书香介绍,面对170厘米的高差与不足一臂之距的极限空间,传统液压顶推工艺存在应力集中、侧向偏移风险,项目团队创新应用自主研发的“动态倒链耦合系统”,将4组10吨级手拉葫芦作为柔性连接装置,通过数字化建模预演步进轨迹,配合实时测量校正,最终实现百吨级盾体毫米级精准定位。

图为重庆站—菜袁路站区间首台TBM始发现场。中国交建供图
不仅如此,本次始发场地重庆站正开展二衬结构施工,各种工序交叉,施工场地捉襟见肘,而盾构施工物料运输、管片吊装、出渣等作业还需留出足够的施工空间。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抢出90米的作业面,成为建设者面临的一大挑战。
为此,项目管理团队通过BIM技术建立动态施工模型,分阶段建设TBM施工场地;优先保障核心设备站位空间,将后配套设备“化整为零”分体安装,实行立体交叉作业,高峰期组织100余名工人在不同作业面同步施工,最终在30天内完成极端复杂环境下的施工场地布置。此外,项目团队还采用了自主研制的《可调节盾构机始发反力架》专利技术。
18号线北延工程起于小什字站,止于富华路站(不含),全长10.61公里,建成后将缓解化龙桥、大坪、菜园坝等片区交通压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原稿点击>>
轨道交通18号线北延工程迎新进展 重庆站—菜袁路站区间首台TBM始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