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实时讯息 >

惠阳永湖:三产融合深挖慈菇产业,解锁乡村“共富密码”

时间:2025-04-09 11:24:00

  春耕时节,广袤的乡村洋溢着蓬勃生机。在惠阳区永湖镇吊沥村,村民黄兆军踩着松软的田埂,望向刚翻新的土地,准备新一轮的播种。往年清明才结束的慈菇采收季,今年三月就已“清仓”。眼下,慈姑面等深加工产品悄然推出市场。

  得益于多年培育,慈姑已成为该镇一张靓丽名片。销得快,卖价好……采挖慈菇是村民们一年到头的“重头戏”,也正是慈菇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生活改善了。利用这一特色农产品,永湖镇撬动三产融合“共富密码”,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采收季,村民在田里采挖慈姑。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摄

  卖得好

  这一季慈菇“提前卖完”

  吊沥村民种植慈菇历史颇为悠久,这里地势平坦,拥有肥沃的水田。起初,当地农民发现慈菇适应本地环境,便开始小规模种植,满足自家食用需求。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村民们开始了规模种植。据统计,目前当地已有60户、300余人参与种植慈菇,总面积达280亩,年收入约400万元。

  岭南文化里,慈菇有着独特且美好的寓意:人丁兴旺、繁荣昌盛。营养价值方面,吊沥村出产的慈菇肉质粉糯、甘甜可口、香气浓郁,广受客家、华南地区食客欢迎,当地人以“冬来慈姑鲜,一口赛神仙”来形容。

  据介绍,永湖慈菇的收获期一般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清明节前后。“但今年我们提前卖完了。”黄兆军开心地说,往年,春节前是销售旺季,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自家准备年货,慈菇都很抢手。但没想到,2025年春节过后,慈菇居然比节前更抢手、价格更高了。“春节过后我们就抓紧采挖,村里的慈姑在三月初就全卖完了,等不到清明。”他笑着说,批发价格也从春节前的每斤6元涨至节后的9元。

  慈菇采收虽辛苦,但劳有所获,村民们乐此不疲。采收季,黄兆军夫妻俩每天早上带上饭菜出门,开启全天田间忙碌模式。一人穿水鞋戴草帽在田里挖慈菇,一人负责捡拾、清洗、搬运。黄兆军说,采挖慈菇时,田里要保留少许水浸润,顺着慈菇根茎往上提拉,并辅以小锄头、耙子等工具,就把小小的慈菇挖上来了。正因为这样,目前采挖还得依靠人工,尚无机械下田代替。

  卖得久

  深加工产品陆续登场

  过去,当地慈菇种植户是单打独斗,农户间信息交流缺乏,产出慈菇质量参差不齐,销售链路传统,宣传度不大,慈菇种植经济效益较低。近年来,永湖镇政府搭建了销售渠道,让他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有了专门的采购商,我们农户只需要种好挖好,就不愁销路了。”黄兆军说。

  2019年,由永湖镇党委牵头、吊沥村党总支部主导,成立了“吊沥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加强成员间信息交流,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宣传、统一包装销售,将分散的慈菇产业有机整合,打破产业发展瓶颈,增强了“永湖慈姑”的整体核心竞争力。

  2023年1月,永湖镇举办首届慈菇美食文化节,通过文化赋能,有效增强了“永湖慈菇”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和种植效益,拓宽了销售渠道。

  2024年12月,惠阳区第三届慈姑文化系列活动暨永湖电商助农直播间启动仪式上,除了以奖促种(为8名慈菇种植大户颁奖),还举行永湖镇农特产品创新研发顾问和渠道运营销售顾问聘书颁发仪式,以及合作创新研发、渠道运营永湖农特产品现场签约仪式。多方参与,慈姑产业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与其中的广东香喷喷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出品永湖慈菇面。其负责人李永明介绍:“慈姑是时令季节性食物,公司在跟永湖政府部门沟通时,探讨怎么延长它的生命线,怎样保障它一年四季都能吃得到,于是决定把它做成面条推到市场上。”他说,通过深加工,慈菇经历华丽“变身”,销售时间拉长了,价格也有了优势。此外,该公司结合永湖当地特色,还制作了两种慈菇预制菜(慈菇炸猪肉、慈菇腊肉)。

  2023年,该公司首次尝试生产制作了1万箱慈菇面;2024年,再次生产制作了1万箱慈菇面,结果供不应求,又追加生产制作了1万箱。“市场反响这么好,我们现在信心十足,计划在2025年生产制作10万箱,卖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知道惠阳这一特色农产品。”李永明说。

  永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慈菇产业的未来发展持积极态度,并计划通过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如扩大种植规模、增加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亩产收益;继续深化“永湖慈菇”品牌建设,通过文化系列活动、电商直播等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产品,并将慈菇产业与乡村旅游、非遗文化(如麒麟舞表演)相结合,打造农文旅融合的新消费场景。

  惠州日报记者李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