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牌号省份简称—— 陕西车牌为何选择了简称中的“陕”字,而非“秦”字?
前言
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处于西陲之地的秦国推行最为彻底的商鞅变法,并将都城迁到咸阳(今西安),秦国因此而强大。秦国自此奋六世之余烈,终成大一统之王朝。作为秦国核心地区的陕西与“秦”结下了不解之缘,时至今日,陕西大地上依然充斥着浓浓的“秦文化”,比如秦腔等。
众所周知,陕西有两个简称,分别是“秦”和“陕”,并且陕西的车牌首字用的是“陕”字。难道“秦”不比“陕”更有辨识度吗?要知道秦朝可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历史地位绝非一般王朝可比。既然如此,陕西的车牌首字为何还是弃“秦”选“陕”呢?
陕西区划图
一、“陕”和“秦”的由来
1、周召分陕
传说帝喾之子后稷因为喜欢钻研耕作之术,能够分辨哪些土地适合耕种,所以在尧舜时期被聘为相,尧帝念其功劳,将有邰之地(今咸阳市武功县一带)赐封给他。后稷死后,其子不窋继任农官,适逢夏朝爆发太康之乱,不窋率领族人迁往北豳(今甘肃庆阳一带)。不窋死后,其子公刘为了避开戎狄骚扰,又率众迁至豳(今咸阳市彬州一带)。公刘以豳为中心,在泾水流域不断开垦耕地,建立豳部族。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豳部族变成了豳国。商朝后期,公刘的后裔公亶父秉承先祖遗风,勤于农业,将豳国发展成商朝西部的大国。公亶父鉴于豳地常受戎狄之患,于是率领所部“两千余乘”迁至岐山南面的周原,豳国因此变为周国。公亶父死后,其子公历成为周国首领。当时周国为了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积极改善与商朝的关系,公历为此还娶了商室女为妻。
商周对峙
然而商朝对周国是既用且防,既需要周国来抵御戎狄,又不希望周国尾大不掉。随着公历吞并的诸侯国越来越多,且其中还有不少和商朝亲善的诸侯国,商朝爆发了,命人除掉了公历。公历虽亡,其子姬昌继续带领部族稳步发展,先后吞并了耆国、邘国和崇国(今西安鄠邑)等国,同时为了更好地进和商朝掰手腕,将都城迁至丰地(今西安户县)。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率众伐纣,一举灭了商朝。
姬发早逝,其弟周公旦和召公奭受命辅佐成王。适逢“三监”和纣王之子武庚联合东夷起事,周公旦负责率军平乱,召公奭负责辅弼幼主。周公旦成功平乱后,恐有反复,便在郏鄏之地兴建洛邑。对于周朝来说,要想彻底消化商朝之地,需要时间,周公旦召公奭于是以紧邻洛邑的陕原(位于今河南陕县)为分界线来划分辖区,周公旦负责东边,召公奭负责西边。值得一提的是,“陕”原本和“郏”应为一字。
陕原以西为陕西,以东为陕东
2、“秦”的由来
传说颛顼帝(帝喾的堂叔)的外孙大业因擅长刑狱,被大禹任命为大理官。大业有子名伯益,其才干远胜于其父,他因擅长驯兽被舜帝所重视,赐其赢姓,后又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大禹任命为相,据说大禹原本打算将伯益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可伯益拒辞不受。大禹之子启建立夏朝后,感念伯益之功,让其长子大廉和次子若木分别建立黄国和徐国。商朝建立之后,商王太戊召大廉的玄孙中衍为自己驾车。
此后,中衍家族积极辅佐商室,履立功勋,成为了商朝的诸侯。中衍的曾孙胥轩奉商王之命,镇守西陲之地,因其善于与戎狄沟通,被世人称为戎胥轩。胥轩在西陲娶了周部族的姑娘为妻,生下一子名为中潏。中潏虽为商朝的诸侯,却在商周冲突中亲近周部族。不过中潏的儿孙对商室很是忠心,其孙恶来因心向纣王而在武王伐纣期间被灭。恶来的家眷均被迁徙到周王畿地区,为奴为婢。
秦国的起源之地
西周懿王时期,恶来的子孙在犬丘发展出了骆部族,其首领为恶来的玄孙大骆。大骆因长期和犬戎打交道,在犬戎诸部之中拥有一定的声望。当时的申侯正是看中了这点,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大骆,并生下了嫡子成。西周孝王即位之后,命申侯率军抵御犬戎。申侯建议周孝王让他的外孙成继承大骆的家业,以此来促使犬戎撤军。周孝王接受了申侯的建议,效果还不错,犬戎给周孝王献上了不少优质马匹。
周孝王深知马匹的重要性,可惜苦于身边无人善于养马,直至后来无意中得知大骆的另外一个儿子非子精于养马,便连忙召非子入京,任命其为主管马匹之官。非子不负众望,为周天子培养出了数量可观的马匹,周天子为表其功,将秦地(今甘肃天水)赐封给他。待到平王东迁之时,非子的后裔赢开立有护驾之功,被周平王正式加封为诸侯,并将岐山以西的周朝故地赐于秦国。秦国由此而来。
春秋时期的秦国
二、“陕”和“秦”之间的取舍
1、由“陕”而来的陕西
周朝建立之初,周天子为了快速提升自身的统治力,将宗亲贵族、先贤后裔和开国功臣按关系的亲近程度分封在离都城远近不同的地方,其中姬昌的弟弟虢仲被封在了王畿内的陕原一带,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虢国,虢国在陕原修建了陕城。随着周天子的威权不断下降,各诸侯国卯了劲地搞吞并大赛,地理位置特殊的陕城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公元前225年,魏国被秦国所灭,陕城成为了秦国的陕县。待到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将陕县升级为陕州(今河南三门峡),此后一直到清朝都有陕州的存在。期间唐朝曾大力推行节度使制度,在陕州设陕虢节度使,负责洛阳以西至潼关的军事,后改名为陕西节度使。陕西节度使之职虽然后来被废弃,可留下了“陕西”之名。宋朝建立之后,宋太宗仿照唐朝的“道”制,推行“路”制,将陕州以西的地区划为陕西路。
北宋时期的陕西路
当时的“路”只设转运使司,负责相应辖区内的钱粮和监察等事宜,因此不能算是行政区。宋太宗后期下令在各“路”设提点刑狱司,除分走原转运使司的监察之责外,还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司法事宜。宋仁宗时期,西夏为患,朝廷为了提高地方上的应对能力,首先在陕西路设经略安抚使司,负责军政事宜。
宋神宗时期,朝廷为了进一步提升陕西等路的自主性,增设提举常平司,负责辖区内的常平仓、商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等事宜。自此,陕西路方才形成了行政区的架构。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推行行省制,最初是将陕西和四川部分地区划为秦蜀行省,后改名为陕西四川行省,待蒙古人彻底拿下四川后,在四川和陕西分设行省。由此奠定了陕西省的基础。
元朝时期的陕西行省
2、弃“秦”选“陕”
秦国据陕西而得天下,时人皆称陕西为秦地,秦地之南的大山脉为秦岭。秦朝灭亡之际,项羽分封诸侯,将秦朝的三位降将封在秦地,关中西部地区为雍王章邯的封地,关中东部地区为塞王司马欣的封地,关中北部地区为翟王董翳的封地,时人称之为“三秦”。不料原本应该受封为关中王的刘邦来了一招暗度陈仓,攻取了“三秦”之地,并以此为根据地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刘邦在立国之初,为了更好地管控六国故地,打算将都城从栎阳(今西安市阎良区)迁往洛阳,张良对此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对刘邦说道,“关中,阻三面而守,独一面而东制诸侯”,建议刘邦在关中定都,刘邦再三考虑之后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在秦咸阳的对岸兴建长安城,并以长安为都。张良之所以用关中来称呼“三秦”之地,是因为原本秦地就有四关之险,且汉朝是刘邦等人亡秦而来。
项羽分封诸侯图
此后,汉朝多以关中指称原秦地,这倒也是情理之中,汉朝既然灭了秦朝,总不能让秦朝遗民还对“秦”心心念念。然而等这种束缚力消退之后,还是有一些人会用“三秦”、“秦川”等带有“秦”字的名称来指代原秦地,比如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的“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元朝时期才开始淡化,自陕西行省一出,时人多以陕西省来指代原秦地,毕竟陕西是现在,秦地是过去,过去的影响是不断削弱的,现在的影响却是不断增加的。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有人问一名陕西人是哪里人?这人恐怕还是会说自己是陕西人,不会说自己是秦人吧。从元朝的陕西行省到明清时期的陕西布政使司,再到现在的陕西省,陕西之“陕”早已让人们习惯成自然。
清朝时期的陕西
结语
综上所述,陕西的车牌首字无论是用“秦”,还是用“陕”,都能彰显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只不过“陕西“和“陕”从元朝到现在一直在用,相比“秦”而言,离我们更近,对我们的影响也越大。故而以“陕”字作为陕西车牌首字会让人更习惯一点。
如果有人拿陕县在河南的理由来质疑“陕”,那是不对的。要知道“秦”的起源同样不在陕西,而在甘肃。总之,“陕”和“秦”都能让陕西人引以为豪,如果用“秦”字为陕西车牌首字,相信也会有很多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