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吗 一天天上蹿下跳,“病”的不轻!
2022年对于中澳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因为这一年,中澳建交恰逢50周年。不过,虽然建交历史比较长,但是澳大利亚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单方面阻碍着两国的关系。
澳大利亚作为英联邦国家,虽然表面上承认英国在世界的政治地位,但是自二战结束后,就立马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美国,处处唯美国马首是瞻。
附庸美国的同时,澳大利亚的对华态度也一直颇为“疏远”。
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种族问题。
当年,澳大利亚的白人为了尽快掌握澳洲大陆,奉行白人至上原则,将当地土著定义为“动物”,将其他有色人种定义为“阶下囚”。囚犯的后裔居然将别人视作囚犯,简直不要太荒谬。
为此,澳大利亚的种族主义倾向愈发凸显,亚裔歧视情绪更是不断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澳关系一直不冷也不热。
上世纪70年代,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带头开始与中国建交,“小弟”澳大利亚也赶紧屁颠屁颠地跟着“大哥”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这种非完全自愿的合作关系,也为今后埋下了沉重的伏笔。
对于澳大利亚而言,中国的存在感只关乎一件事情,那就是经济。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且是最大的原材料需求国,这恰好迎合了澳大利亚粮食和原油出口的贸易特点。
于是,澳大利亚用小麦、羊毛以及铁矿来打开了中国大门。
最开始。这样的贸易自然是两国都受益,但是澳大利亚却不想稳坐太平日子,总想找点事。
近年来,澳大利亚自愿冲在反华第一线,炒作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上蹿下跳,其心可诛。好,问题来了,澳大利亚这么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01
澳大利亚“眼红病”又犯了
有一点非常值得一提,那便是看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澳大利亚又犯“眼红病”了。
通过近几年的贸易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澳大利亚的贸易优势正在逐年减少。
通过澳大利亚的进出口项目就能发现端倪:
虽然澳大利亚与中国仍为贸易顺差,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最多的产品一直是小麦、肉类、铁矿等,几十年一成未变。
而中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的产品,工业产品比重正逐年增加,包括造纸、铝材、建材等。同时随着中国汽车和智能手机行业的崛起,澳大利亚本土的高科技市场也开始出现中国的身影。
显然,产品出口单一是澳大利亚出口贸易的一大弊病。
可偏偏,这一点澳大利亚还改不了,因为除了售卖原材料以外,他们也没什么额外优势了。
澳大利亚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从传统农业国逐渐转向工业国,再进一步转向尖端制造国。中国几十年来的进步肉眼可见,自己还在“吃老本”原地踏步,这怎能让澳大利亚不嫉妒?
为此,澳大利亚十分焦躁。
相关经济数据,也客观反映了澳大利亚目前的出口问题。
经济学上有一个名次叫“经济复杂性指数”,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商品和技术能否被他国取代。据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排名前二十;而澳大利亚则呈现加快下跌趋势,其经济复杂性仅相当于非洲小国。
的确,从澳大利亚的出口结构来看,矿石和粮食占了很大的比重,但这些自然资源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其他大国取代。
就拿小麦这一个商品来说,中国一方面不断增加国内的小麦产量,另一方面还找到了替代澳大利亚进口小麦的国家,比如加拿大。
这一系列事实摆在面前,澳大利亚只能跺脚干着急。
既然如此,为何澳大利亚明知道在客观条件上需要中国,却还跟中国经常明着唱反调呢?
02
端着中国饭碗砸中国锅
笔者认为,看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也可以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关系上得到映射。
假如你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进步、不断结识新的朋友,在朋友的地位中越来越高,而你曾经有一个朋友一直不思进步,几十年一直没有发展,那他必然会产生一些嫉妒之心,经常会在言语上贬低你、在态度上对你更加傲慢。
而澳大利亚,就是那个一直不思上进的“朋友”。
一次两次戳心窝子,宽宏大量的你还可以忍受,可时间长了,友谊裂痕就很难被修复了。
慢慢你会发现,你有没有这个朋友其实无所谓,可那个朋友却已经开始着急了,不过仍放不下脸面,于是就对你产生了一种非常矛盾的心态。
所以,澳大利亚在吃饱了以后,仍然积极充当着反华急先锋,更是在高端科技产业,先后对华为和中国汽车造成贸易排挤,限制中国在澳投资。
例如,中铝想要扩大收购澳大利亚矿产公司的股份数额,就遭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轮番拒绝。
讽刺的是,当年美国的科技走进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什么也没说;当美国的资本开始全面入侵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更是没有反抗。
在贸易保护正当性上,澳大利亚始终奉行者最“双标”的原则,美国来了敞开大门拱手欢迎,中国来了便是一副冰冷的面庞。
真是荒谬!做生意可没有这样做的。
那么,澳大利亚可以没有中国的贸易吗?
先说结论,显然是不能。
在客观实际上,中国早在2008年就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出口贸易国,同时在旅游行业,中国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秉持着尊重他国政治主权原则,贸易就是贸易,绝不会开出额外的政治条件。
既然不能没有中国贸易,澳大利亚也就不敢和中国公开掀桌子,断绝贸易往来。
但不老实的澳大利亚仍采取了最低级的做法,那就是在自己需要中国的时候主动与中国联合,在不需要中国的时候立刻弃之于不顾。
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澳大利亚两个执政党对中国态度的反复横跳。总的来说,澳大利亚工党一直在尝试修复中澳经济合作,自由党则持相反态度。
当然,我们不能将这一现象简单推定为工党亲中、自由党排华,要从“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这种反复无常的关系上,用整体态度去思考问题。
至少在这方面,笔者更有理由相信,澳大利亚对中国若即若离的态度是有意而为的。
澳大利亚希望通过适当拉远中国关系,好让中国做出让步,但拉远又不能拉的太远,因为澳大利亚实际上也需要中国。
澳大利亚正是需要在反复拉扯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国家处于利益最大化,即:想捞着中国经济的好,又不愿意在政治上公开支持中国。
别看两个执政党自己“拉锯子”扯的挺开心,事实上,澳大利亚工党也绝非是什么好人。
例如,现任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上台之后,澳大利亚虽然在态度上和中国有所缓和,但是在美国的“环太平洋军事封锁”中,澳大利亚仍然站在美国这边。
我们需要知道,澳大利亚工党一直是“本国至上”的精致利己主义者集团,他们需要中国不是为了和中国做朋友,而是仅仅希望捞到更多好处。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阿尔巴尼斯非常清楚目前和中国的贸易中,澳大利亚已经进入了被动的局面,但是他又不想与中国在除贸易上建立更深厚的友谊。
这样的矛盾态度,只可能让澳大利亚被边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03
玩火自焚必将反噬
不管是强烈反华的莫里森,还是态度稍显谦和的阿尔巴尼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对华态度不能直接判断我们应该对澳大利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相反,我们更应该思考,中国的态度是否能够决定中澳关系。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一种是被动思考,谁对我好我就跟谁好;另一种是主动探索,由自己来决定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所以在此问题上,我们更应当尝试去主动分析问题。
客观层面上看,澳大利亚不论是在商品需求、还是旅游业上,都极度依赖中国;在原材料进口上,中国更是当之无愧的“甲方”。
既然如此,澳大利亚的态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澳大利亚愿意和中国敞开大门做生意,我们当然欢迎;但如果澳大利亚继续执迷不悟,仍然保持着强硬的态度,那很遗憾,不论澳大利亚换上哪一种政治倾向的总理,都不可能完全修复中澳之间的贸易关系。
是时候让傲慢的澳大利亚知道怎样才是平等的外交了。
当然,有一些客观事实我们也应当承认,目前澳大利亚仍然站在美国这一边,尤其是在军事上,同印度、日本、韩国都在加强对于中国的军事封锁。
但是别看澳大利亚如此与美国走得近,实质上,美国并没有把澳大利亚当作真正的朋友,两国的“亲密”只不过是澳大利亚的一厢情愿。
如果有一天,这个由美国间接参与的“环太平洋包围网”失效了,澳大利亚必将成为美国的一颗弃子。也许那时,澳大利亚就真的诉苦无门了。
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澳大利亚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不断玩火”,势必会遭到反噬。
也许澳大利亚政府更应该尝试去学习一下中国的交往哲学,好好学一学国与国之间交往的基础是什么,千万别总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永远交不到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