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飞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常识 >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明末最悲壮的一首绝命诗

时间:2024-08-11 14:01:47

明朝末年风云跌宕,公元1644年崇祯帝吊死煤山、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京城,标志着大一统的明朝宣告灭亡。

而这一年早已占领辽东、虎视眈眈中原久矣的满清人也开始在叛敌吴三桂的带领下大举入关。朝廷灭亡、义军四起、清军入关,中华大地顿时陷入一片刀山火海之中,九州八方原本困顿的百姓更是雪上加霜。而一些明朝的将领和文人,比如洪承畴、吴三桂、钱谦益等,却出于各种目的趁机投降了满清,反过头来将刀剑对向自己人。

而值此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却出现了一个年仅16岁的年轻人,非官非富,却四处奔波高举反清大旗,甚至惊动了满清高层人物。后,兵败被俘南京时,留下了绝命诗一首,虽,时光已过数百年,但,该诗依旧惊艳着年华!

他就是夏完淳!

01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笔者简单翻译一下:三年来为抗清兵而四处奔走,今天被俘成为阶下囚押往南京;

山河破碎饱受蹂躏,感伤的泪水不断流下,面对此景谁还能说天地宽阔;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踏上黄泉路,想到永别故乡却有一丝丝不舍;

等到魂魄归来的那一天,一定要在空中看着后人高举抗清大旗!

这首诗是顺治三年(1646),与陈子龙等志士饮血为盟,共襄反清复明大业,鲁王(朱以海)大为感动,遥授作者中书舍人(朝廷高级参谋,虚职),谋划太湖军事行动。第二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奸细发觉,遭到逮捕。《别云间》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时,自知时日不多,临别松江时所作。

02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生于1631年,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和明朝中后期嘉靖首辅徐阶是同乡。

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举人出身,历任知县和吏部官员,后来和好友陈子龙高举反清大业,兵败投水自尽。他的老师陈子龙,乃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明末抗清著名将领,后兵败亦投水自尽。

夏完淳自幼聪慧无比,“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的小小年纪便从军四处奔走抗清。后来听说太湖有一支“白布义军”,便卖了家产带着金银去资助头领吴易。一开始义军取得了几次小战役的胜利,斩杀了几千清军和几十名军官。但义军终归属于“乌合之众”,不久后被满清大军消灭,夏完淳泅水逃生。但矢志不移,追随鲁王继续从事反清活动,结果被奸细出卖被俘。

而这一年他才16岁,自14岁的“出道”才仅仅三年。

03

押送南京后,受到叛将洪承畴的亲自接待和劝降。洪承畴者,明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明末镇压农民起义和打击满清均有不俗业绩。

崇祯十四年(1641年)统兵十三万出山海关,救援锦州,在松锦之战中为皇太极所率清军打败,在满清首领皇太极大力感化下遂降清。

洪承畴知道夏完淳的事迹后,颇为赞赏,于是历史上最有名的“降将劝降”的对话开始了,这一年洪承畴55岁,而夏完淳才16岁。

洪承畴说:你小小岁数,怎能起兵反清,我看你是中了奸人的诱骗,不如早早归降,我保你高官厚禄。

夏完淳故意装着不认识洪承畴,乃说:我尝闻洪承畴先生乃是我崇祯朝第一悍将,松山、杏山之战,杀的敌人血流成河。先皇崇祯帝亲自褒奖他,威名震动中华。我虽年少,却时常仰慕他 ,后来听说他战死了,我正想学他以身殉国呢!

身边的侍从告诉夏完淳:别乱说,堂上问话的就是洪大人。而此时的一代名将洪承畴却羞愧难当,竟然无言以对。

说完后,便慷慨赴义。

纵观夏完淳短暂的一生,在众多名人纷纷投降之际,以未而立之年高举反清大旗、拒绝高官厚禄儿慷慨赴死,震惊朝野,让满清权贵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汉族,在汉族反入侵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